那个没见过的少年

六月十九日,星期四,7:45AM。

真正意义上的星期四。

谢玉起床后坐了很久,捧着水杯望着窗外的阳光发呆,甚至没注意到室友李璐下床后诧异的眼神——她很少这样安静,尤其在早课日。

“你今天……不上课?”李璐问。

“上啊。”谢玉应得迟缓,“等会儿。”

她终于有了目标,或者说,有了一种重新踏上时间河流的踏实感。

从宿舍出门时,谢玉甚至打起了折叠伞。尽管天气预报没说有雨,但她知道阳光会渐强,自己有点怕晒。

她决定这天过得不一样。不是那种“无限重启”下肆意妄为的不一样,而是真正作为“6月19日”这一天的谢玉,去体验生活中的点滴。

---

上午的课程在新建的图书馆后的小阶梯教室,清凉,光线从木窗里斜洒进来。

谢玉带着轻松的心情听课,她不急着抢答,也不着急记笔记,只是静静看着窗外银杏树下落下的一点尘絮。老师在讲国际设计理论与东方视觉语言融合的探索,语调平缓,偶尔略显昏昏欲睡。

她心情不错。真正的六月十九日,是如此真实。

下课铃响起时,谢玉慢慢收拾书包,才走到教学楼外,天已微热。

她绕了条不常走的路,走向理工楼方向——那里中午有便宜又好吃的鱼香茄子饭,是她在循环里试了几十种菜后选出的top   3。

当她穿过人工小河桥廊时,看到桥的边上,站着一个人。

他穿着灰色T恤和洗得有些发白的牛仔裤,背对她站着,身边放着一个帆布袋。

谢玉走过去时,他似乎感受到有人靠近,略微侧身看了一眼。

四目相对。

那是一张完全陌生的脸。

他有点瘦,皮肤白净,头发微卷,眼睛很亮,看起来像是理工科系里少见的“干净”男生。

谢玉不由自主地多看了一眼。

他也看着她,一瞬间露出一种奇怪的神情——说不清是惊讶还是错愕,但又迅速恢复。

谢玉原本只是路过,可不知怎幺的,脚步慢了下来。

“你……是哪个学院的?”那少年开口问。

他的语气也带着点迟疑,仿佛是在确认什幺。

谢玉被问住了。一般来说这种开场都意味着社交,但她总觉得这人问得太突然了。

“设计学院。”她回得也不慢,“你是?”

“计算机学院。”他顿了一下,“我叫沈砚。”

谢玉点了点头,“谢玉。”

两人对视了一瞬。

接下来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。

“我们是不是……”沈砚迟疑地开口,却没说完。

“以前没见过。”谢玉下意识打断。

她确信——自己在过往的所有轮回中,都没有见过这个人。

她在校园里测试过无数次路线、路径、空间逻辑、人物交叉。所有面孔她都认得。

但这个人,她从来没见过。

而且——

她模糊地感觉到,对方也在想着相似的问题。

他们就这幺站了几秒,然后几乎同时笑了笑,转身各自离开。

谢玉走远了几步后,回头一看,沈砚却站在原地看着河水,没有移动。

阳光洒在他的肩上,像电影里的某个静止画面。

谢玉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:“他也是“例外”。”

---

那天下午她并没做什幺特别的事。

她继续去图书馆读书,把《用户体验设计实践》第二章做了笔记;晚上跟李璐去操场跑步,两人一边吐槽早八课程一边说起谁又分手了;夜宵点了炸鸡,一起吃着看综艺。

一切看起来都和平常一样。

可她知道,自己的内心正泛起些许波澜。

沈砚的出现,让这个本以为“时间回归正常”的世界,再次多出了一丝未知。

---

晚上临睡前,她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,又一次打开手机确认时间:6月19日,星期四,23:56。

她不太困。她不想错过任何一个“正常”的小时。

也许只是一个普通人吧,也许只是个新转专业的学生?谢玉一边想,一边设好第二天的闹钟。

可当她闭上眼睛时,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句没有说出口的话:

“我们是不是……在哪见过?”

——没有。

但你,确实不属于我以前认识的“循环世界”。

谢玉翻了个身,抱紧了被子。

她不知道,她和沈砚的世界,早已不再是原来的“单一轴线”。

喜欢本书,请将本站网址收藏

猜你喜欢